| 巴戎寺面积不大 从外面不容易看到它的美 |
| 巴戎寺有54座4面脸塔 共216张脸 |
| 找一找: 请问这张图里有几张脸? |
| 还等什么? 冲进去吧! |
巴戎寺建于十二世纪末,是阇耶跋摩七世(Jayavarman VII)所建立的国寺。寺内共计54座塔,每座塔有四面,一共216张面孔。巴戎寺最初建立时,是大乘佛寺。阇耶跋摩七世把自己的模样综合观音菩萨的样子刻在塔上,以示子民自己乃菩萨转世,54座四面脸塔代表当时的54个省份。置身于寺庙中,无论你在哪个角落都躲不过这些脸孔的注视,无形中透露着“你所做的一切,皆逃不过我的法眼”的讯息。
| 巴戎寺是吴哥重点之一 游客很多 |
| 印度教里的天女—— 阿普莎菈(Apsara) |
| 巴戎寺的装饰除四面脸塔 以浅浮雕为主 |
| 我们笑得比他开心 |
| 老婆怕她手酸 帮她托着 |
| 老兄,天气很热 下来歇会儿吧? |
| 偷工减料 屋顶漏水 |
| 塔内惨不忍睹 |
| 不是说巴戎寺是佛寺吗? 为何有林迦(Lingam)? |
| 欢迎光临 |
阇耶跋摩七世过世之后,接下来的君主印度教的也有,小乘佛教的也有,巴戎寺就这样被改来改去,还好基督教没传进来,不然搞不好现在有半数的脸孔是耶稣的也说不定。
| 这照片有个名堂叫 “相框” |
| 这照片有个名堂叫 “碰一鼻子灰” 因为我发飚了! |
| 好美丽的仙女姐姐 |
| 新潮版天女,阿不拉不拉 |
参观巴戎寺,真的让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。甚至后来我们走完整个吴哥,也没有第二个地方让我有这种感觉。首先,我很好奇当时的君主阇耶跋摩七世的心态。劳师动众作了这许多图的到底是什么?流芳百世?他做到了吗?我不觉得。如果我不是为了来吴哥窟,我根本不会知道这阇耶跋摩七世是圆是扁。我老婆吧,来了吴哥窟,还是不知道这阇耶跋摩七世可不可以吃。身为一个虔诚佛教徒,自我意识却又如此的强烈,这个人的内心肯定是充满了矛盾。
| 据说每座塔的四张脸代表着 喜、怒、哀、乐 |
| 可我怎么看都是喜、悦、欢、乐 |
| 你们觉得这是喜、怒、哀、还是乐? 我觉得他一脸无奈 |
| 如果把脸改成屁股 妈的,太强了,216对屁股! |
| 吴哥的微笑 |
| 其实我觉得我的笑容灿烂些 |
| 老婆的服饰融入了背景 |
| 周围都是这样的塔 很容易迷失方向 |
| 老婆看到楼下有帅哥 |
| 许多浮雕都已模糊不堪 |
| 其实巴戎寺值得看的不限于脸塔 |
| 这门框颇有希腊风味 |
尽管我不是很欣赏寺庙的建造者,巴戎寺的美却是不容置疑的。我老婆拍了许多美丽的照片,高兴得好像天上的小鸟。如果我再次涉足吴哥的话,我一定会在这里待上一整天,慢慢欣赏巴戎寺的每一张面孔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